2007-12-30

拓展新視野-以道地英文材料促進教育國際化之途徑之讀後心得

讀完黃希敏老師的這篇文章,我知道了道地英文材料(current authentic material)的概念;我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學習英文,到現在三十好幾,這一路所使用的英文教材,包括了學校的課本、補習班的講義、坊間的自編雜誌等,也藉這些書面資料認識了許多外國人的生活方式與風俗文化。

不過在這些學習過程中,對於英美文化的認識,並不是主要的目的,也沒有多大的興趣;而從小到大學習英文的真正目的,只是為了應付考試,讀起書來也並不會覺得有特別喜悅或有感覺;離開學校後,或許英文曾經得過好的表現,有了些動力,讓我並沒有放棄英文的學習,仍然一路接觸英文相關的學習,以期讓自己的英文等級能繼續更上層樓!現在可以自由自在的選自己喜歡看的教材、書籍來做提昇!

回想自己當學生時所學的英文教材,學校所採用的國立編譯館的英文課本,當時覺得很貼近我們自己的生活,但現在想一想,並沒有與真實英美人士的生活貼近;不過那時候對於這個概念,並沒有多大的敏感度,因為只要把試考好,就代表我英文過關了!而我真正比較有感覺的英文學習經驗,比較跳脫字彙、文法灌輸的模式,是在大學時所上的英文課,當老師所採用的教材,是一本諾貝爾文學獎的得獎小說『蒼蠅王(Lord of the flies)』。老師在上課時引領我們進入情境,讓我們進入到更深層的心理面,去做思考與批判,讓我們對那一群小孩子的角色去做分析;我第一次覺得自己唸的英文還有一點水準!

黃希敏老師提到:沈浸在自我建構的英語環境越久,英語的自我就浮現的越多。就我個人所瞭解,在學英文的同時,學習者會去感知英美人士說話時的心裡層次與狀態,在下意識下進行模仿;當學習者說英文的時候,不但會把文字說出來,也會把情緒與態度也表現出來,就好像被附身變成外國人。自己也有這樣的經驗,我喜歡聽爵士樂,有時候會跟著歌詞哼唱,當下覺得很放鬆,好像自己就是那個爵士歌手;另外,自己也喜歡看外國影集,整部戲看完後,不知不覺卡在劇中的角色與情節,久久不能回神。

要把語言學好,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目標語來思考;而要能用目標語思考,就必須對目標語進行內化的工作。內化最好的方式是自然而然的吸收,目標語的文化與生活是最實用也最具體的;倘若能從目標語的真實語境著手,內化勢必會是很有效果的。

自己曾經有過兩次的遊學經驗,一次是去澳洲雪梨,一次是去加勒比海的小島;兩次的旅程都讓我覺得既充實又有意義;不但可以真正的接觸英語文化的生活圈,又有機會讓我開口講英文,還認識了很多好玩的外國文化,這應該就是老師所講的道地英文材料了。

現在自己身為英語的教學者,去思考黃希敏老師的概念,知道自己的學習之路脫離真實語境很多,所以對於自己的學生,會在教材中加入比較多的道地英文材料,讓他們認識與學習。只是就像老師說的,非母語老師因為自己對目標語文化的不熟悉,勢必要克服一些困難,並且也要再學習,以期能幫助學生有效的學習英語;所以我們教學者因該要成為『支配模式』者,保持一顆探索之心,不斷發掘英語文化有趣之處,如此才能長久的處於教與學的顛峰。

No comments: